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常用疗法 -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- 中药方大全

TOP

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常用疗法
】 【繁体

耳鼻咽喉疾病的西医治疗是从消除病因(对因疗法)、缓解症状(对症疗法)和改善一般状况(支持疗法)等3个方面来考虑的。其手段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,所以医生除具备有专科知识外,还需要有基本的内科与外科基础。

现将常用治疗方法介绍如下:

一、全身治疗

通过口服、注射等方法给药,在全身或某一部位达到一定药物浓度,起到治疗作用,常用药物有:

(一)抗菌药物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预防或治疗感染性疾病,如细菌、真菌、病毒的感染。根据感染病人的病情,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。

1.抗细菌药。种类较多,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类、头孢霉素类、氨基甙类、四环素类、大环内酯类等,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、硅诺酮类药等。其中氨基甙类抗生素有耳毒性,造成听力损害,耳鼻喉科医生应引起足够重视。

2.抗真菌药。早期常用制霉菌素、灰黄霉素,近年多用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,如酮康唑、咪康唑、氟康唑等,一般只用于较严重的真菌感染。

3.抗病毒药常用干扰素、阿糖腺苷、无环鸟苷、吗啉双胍、聚肌胞、病毒唑等。

(二)抗过敏药物及脱敏疗法

习惯上所谓的抗过敏药实际上是抗组织胺药,主要是通过与变态反应中的主要介质组织胺竞争受体。抗组织胺药又可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,而用于治疗耳鼻喉疾病的主要是H1受体拮抗剂。这类药物可能通过阻滞中枢的H1受体,引起镇静及嗜睡等副作用,如苯海拉明、扑尔敏、赛庚定、酮替芬等。较新的H1受体拮抗药,由于难通过血脑屏障,故无嗜睡作用或嗜睡作用较弱,常用有息斯敏,克敏能,新敏乐,仙特敏、特非那丁等。抗组织胺药主要应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、鼻窦炎及中耳炎等。

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包括:

苯海拉明:成人25~50毫克,口服,每天3次。小儿1毫克/公斤,口服,每天3次。

扑尔敏:成人4毫克,口服,每天3次。小儿0.35毫克/公斤/天,分3次口服。

息斯敏:成人10毫克,口服,每天1次。6~12岁儿童5毫克,口服,每天1次。6岁以下儿童0.2毫克/公斤,口服,每天1次。

克敏能:成人10毫克,口服,每天1次。

仙特敏:成人10毫克,口服,每天1次。

脱敏疗法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少量多次过敏原的刺激,使人体产生更多的特异性阻断剂抗体(IgG),使IgG占领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膜上特异性抗体的抗原结合点(封闭作用),从而使过敏原无法与细胞上的抗体结合,且长期刺激还可能由于耗竭,而使细胞的抗体产生减少。常用的方法首先是明确其过敏原,通过详细询问病史,作皮肤试验加以证实,然后将致敏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液,并进行灭菌处理,混合液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分别以逐渐增加剂量作皮下注射,约15~20次为一疗程。

(三)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

这类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:

①抗炎作用,包括炎症早期的改善和消除局部的红、肿、热、痛等症状,及炎症后期的防止粘连及疤痕形成;

②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;

③抗毒素作用,能减轻各种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;

④抗休克作用。

这类激素常用于耳鼻咽喉科严重的感染,如急性喉炎、耳源性脑膜炎;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,鼻窦炎;神经损伤病变如周围性面神经瘫痪、耳带状疱疹;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肿瘤,如怀疑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特发性耳聋、炎性肉芽肿等。

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和用法,应视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而定。

本类药物副作用较多,如满月脸、痤疮、高血压、糖尿病,并发或加重感染,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、出血、穿孔,因此需严格掌握应症和禁忌症,避免滥用。

二、局部治疗

(一)局部用药

1.鼻科的局部用药。

(1)盐酸麻黄素滴鼻液:收缩鼻腔粘膜小血管,改善鼻腔通气,用于急、慢性鼻炎、鼻窦炎。用法用量:常用浓度,成人1%~2%,小儿0.5%,滴鼻每日3~4次,每次2~3滴。注意事项:不宜长期使用,高血压者慎用。

(2)立复汀喷鼻剂:其活性成分左卡巴斯汀,高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,而拮抗肥大细胞释放于鼻粘膜的活性介质组胺。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。用法用量:每鼻孔2喷,每日2次。注意事项: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
(3)色甘酸二钠喷鼻剂:抑制肥大细胞颗粒释放过敏介质,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。用法用量:2%喷鼻,每次每鼻2喷,每日2~3次。

(4)复方薄荷樟脑滴鼻剂:润滑鼻粘膜,刺激神经末梢,促进鼻粘膜恢复分泌功能,并有除臭作用。用于萎缩性鼻炎、干燥性鼻炎。用法用量:1%滴鼻,每次2~3滴,每日3次。

2.咽喉部局部用药。

(1)复方硼砂溶液(Dobell's溶液):防腐、抗菌、消毒、收敛作用。用于急慢性咽炎、扁桃体炎等,作清洁口腔用。用法:漱口,每日数次。

(2)复方碘甘油:消毒、润滑和温和刺激作用,用于慢性咽炎或萎缩性咽炎。用法用量:2%涂于咽后壁,每日2~3次。

(3)杜灭芬喉片:对葡萄球菌、链球菌有杀菌能力,可起局部消炎作用。用于急慢性咽喉炎、扁桃体炎等。用法用量:杜灭芬0.5mg/片,每次1~2片含服,每日数次。

(4)碘喉片:消炎、抗菌,减轻局部炎症反应。用于急慢性咽喉炎。用法用量:每次1~2片,含化,每日4~6次。

(5)雾化吸入溶液。

成份:庆大霉素4万单位,地塞米松5毫克,a-糜蛋白酶5毫克,蒸馏水加至适量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,促使炎症肿胀消退。用于急慢性咽炎、喉炎。

用法:雾化吸入,每日1~2次,每次15~20分钟。

3.耳局部用药。

(1)双氧水:具有清洁、消毒、除臭作用,用于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。用法用量:浓度3%,用于洗耳,每日2~3次。

(2)泰利必妥滴耳液: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剂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流感杆菌、卡地球菌、绿脓杆菌和沙门菌属有杀灭作用。用于外耳道炎、耳疖、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、乳突术后感染不干耳,尤其对儿童中耳炎,效果更佳。用法用量:0.3%浓度,滴耳,每次2~3滴。每日2次。

(3)酚甘油滴耳液:杀菌、止痛和消肿。用于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时,及外耳道炎。用法用量:浓度3%,滴耳,每日3次。

(4)硼酸酒精滴耳液:有消毒、杀菌作用,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、耳痒者,滴用时有短暂刺痛感。用法用量:浓度4%,滴耳,每日3次。

(5)制霉素甘油:有杀灭真菌作用,用于外耳霉菌感染。用法:浓度1/5000,涂耳,每日3次。

(6)碳酸氢钠滴耳液:碱性溶液,能溶解并软化耵聍,用于外耳道耵聍栓塞。用法用量:浓度3%~5%,滴耳,每日4~5次,每次数滴,2~3天后再作外耳道冲洗。

(二)局部专科治疗

1.鼻的局部治疗。

(1)鼻滴药法。目的是改善鼻腔通气、消炎、抗过敏等。方法是滴鼻前先轻轻擤出鼻内分泌物,采用仰卧垂头位(鼻炎或后组鼻窦炎),滴入药液3~4滴,保持仰卧或侧卧3~5分钟。常用药物有血管收缩剂、抗过敏药及抗菌素等,(详见上述)。

(2)鼻腔冲洗法。目的是冲洗鼻腔内脓痂,主要用于萎缩性鼻炎。常用的冲洗液为生理盐水,也可用0.05%呋喃西林液、0.05%高锰酸钾液等。方法是将盛有温的(38℃)冲洗液500~1000毫升的冲洗器悬挂于与患者耳部等高或略高处,患者取坐位,头前倾约30度,一手捧脸盆,张口慢慢呼吸,另一手将连接于出水管的橄榄头塞入一侧前鼻孔,打开冲洗器的橡皮管活塞,冲洗液缓缓流入鼻腔,流向后鼻孔,经对侧前鼻孔排出(部分经口吐出)。两侧鼻腔交替进行。冲洗结束后捏紧两侧前鼻孔,低头,然后轻轻擤出。

注意事项:

①冲液器悬挂不能太高。

侧中隔前端皮肤粘膜交界处弧形切口,分离出软骨并切除之,必要时用凿凿平基底嵴突。术后双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。术后处理及手术禁忌症同上。

3.下鼻甲部分切除术。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下鼻甲增生肥大。方法是下甲局部浸润麻醉,用下鼻甲剪剪除肥厚下甲部分,术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或明胶海绵止血。术后处理同上。

4.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。适用于影响中鼻道通气和引流的阻塞性病变如筛泡肥大、中鼻道息肉、中鼻道粘膜肿胀或息肉变、长期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慢性鼻窦炎、鼻息肉等患者。手术术式包括鼻内筛窦根治术、额筛蝶窦联合根治术等。术腔凡士林填塞,24~48小时取出。术后应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。手术禁忌症同上。

(二)咽部手术

1.扁桃体切除术。适用于扁桃体过度增生导致上呼吸道、上消化道慢性机械性阻塞、病灶性扁桃体炎、扁桃体良性肿瘤、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史等。麻醉可采用局麻或全麻。方法是消毒、麻醉后,用扁桃体或镰状刀沿舌腭弓距游离缘1~2毫米处切开粘膜,剥离并用圈套器套出。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,注意术后出血情况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、白细胞总数特低、扁桃体急性炎症、出凝血功能障碍、肾炎活动期或急性传染病流行期等是手术禁忌症。

2.增殖体切除术。适应于增殖腺肥大引起鼻呼吸障碍、发育障碍、增殖腺肥大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病变久病不愈、或增殖腺慢性炎症引起鼻窦、咽喉、气管急性炎症反复发作等。麻醉可采用局麻或全麻。手术方法为消毒麻醉后,用增殖器切除器或刮匙沿鼻咽顶壁由上而下刮下增殖体。术后处理和手术禁忌症同扁桃体切除术。

(三)喉部手术

1.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。适用于声带息肉。方法是表麻下,间接喉镜下将息肉钳向病侧声带边缘靠拢,张开钳子活页,夹紧息肉根部,切除息肉。术后禁声1周,并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。

2.纤维喉镜下喉肿物切除术。适用于咽反射亢进、舌根过高、婴儿会厌、颈椎僵硬、或声嘶原因不,间接喉镜检查或手术困难者。方法是表麻下,经鼻腔导入纤维镜,经鼻咽、喉咽至喉部,观察各部分的结构和病变,并经配套的息肉钳进行喉部息肉摘除或肿物活检术,术后处理同上。

(四)耳部手术

1.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。适用于耳前瘘管反复感染者。可采用局麻或全麻。手术方法是消毒麻醉后,瘘管口周皮肤作一棱形切口,用蚊钳或血管钳夹住瘘管,小心将瘘管组织与周围软组织分离,将瘘管剥至盲端后切除,缝合切口。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,5~7天后拆线。

2.鼓膜切开、中耳置管术。适用于中耳积液保守法治疗无效或胶耳。手术方法是局麻或全麻后,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用鼓膜切开刀切开,吸干净积液或用药液冲洗后,用钳放人中耳通气管。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,禁用滴耳剂或避免游泳、洗头等让水流人耳道。通气管一般可放置3~6月。除了上述介绍的耳鼻咽喉手术外,还有很多耳鼻喉科疾病可通过手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。常用的手术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上颌骨全切、次全切手术、鼻咽血管瘤切除术、鼾症的腭咽成形术或悬雍垂腭咽成形术、喉癌的喉部分切除、喉重建术或全喉切除术,慢性中耳炎的改良乳突根治术、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等等。

四、其他治疗

(一)冷冻治疗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

冷冻治疗的作用原理是利用致冷剂如液态氮产生0°以下低温,冷冻局部活体组织使之破坏,以达到治疗的目的。治疗上可用于治疗鼻出血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咽腭部血管瘤、慢性咽炎、耳廓假性囊肿及良恶性肿瘤等。

(二)激光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

目前激光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分为激光手术、肿瘤气化和照射治疗。手术包括外耳道血管瘤或毛细血管扩张症、鼻腔或咽喉部血管瘤、后鼻孔先天性闭锁、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、慢性舌或咽扁桃体炎、咽乳头状瘤等。凝固气化包括有黑痣、声门癌早期、会厌癌、声带小结或息肉等。激光照射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咽炎、耳前瘘管感染或一般术后感染、咽鼓管阻塞等。



打印投稿】【收藏】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【关闭】【返顶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慢性气管炎民间单方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