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五官、皮肤病 — 化脓性中耳炎 - “赤脚医生”培训教材 - 中药方大全

TOP

常见五官、皮肤病 — 化脓性中耳炎
】 【繁体

常见五官、皮肤病 — 化脓性中耳炎

化脓性中耳炎常在感冒、鼻和咽部急性炎症、急性传染病(麻疹、百日咳、流感等)时发生,是由于化脓性細菌經过咽鼓管使入中耳引起。

症状 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。

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是:耳内剧烈疼痛,放射到头部和牙齿;发热(孩可达40℃);听力减退,耳内阻塞威。进一步发展,鼓膜可潰破(穿孔),流出脓液,其他症状好轉。慢性中耳炎的症状是耳道經常流脓,时好时发,同时听力减退。中耳炎的細菌如果侵人顱内,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,造成严重后果。

治疗

1.急性中耳炎:

(1)症状严重的应休息,服止痛药、抗菌素(青霉素或四环素族)。

(2)鼓膜穿孔后,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洗耳,滴10~30%磺胺醋酰鈉(内可加入少量酒精,成人每支加1毫升,儿童加0.5毫升)或氯霉素滴耳液。穿孔流脓不暢的可作鼓膜切开术。

(3)新針疗法:医明、合谷、下关、曲池等穴。

(4)中草药治疗:以清热、解毒、收歙为主。①虎耳草(金絲荷叶)一两,搗烂取汁,滴患耳内,一日3~4次。②橘子皮三錢,煅明矾一两,共研极細末,吹患耳内,一日2~3次。③煅明矾五錢,装入新鮮猪苦胆内,风干,研为細粉吹耳,一日2~3次。④忍冬藤一两,連翘五錢,蒲公英五錢,杭菊花三錢,薄荷錢半(后下),水煎,一日一次,有退热消炎作用。

2.慢性中耳炎:清洗耳道和滴药水(同上)。


打印投稿】【收藏】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【关闭】【返顶
上一篇常见五官、皮肤病 — 鼻出血 下一篇常见五官、皮肤病 — 外耳道疖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