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诊病基本知识
中医治病,首先通过“四診”(望、聞、問、切)診察病人的体质、主观和客观症候,然后运用“八綱”(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),結合病因进行分析、綜合,弄清病症的性质,作出診断。这个过程叫“辨証”。在此基础上,定出治疗原則,选方用药,这个过程叫“施治”。整个过程就叫“辨証施治”。下面簡单讲一些有关“四診八網”的知識。
一、四 診
1.望:就是通过医者的視觉去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、体质情况。因为人体内外是紧密联系的,人体内部发生病变,必然会反映到体表,使神色形态有所变化。下面着重談一談望舌。
舌与内脏有密切关系,内部脏器活动是否正常,可以从舌和舌苔的变化中反映出来。因此,望舌成为中医診断疾病很重要的一項。舌象包括两部分;一是舌质,二是舌苦。舌质淡紅是正常;鮮紅是热症、实症;淡白是虚症、寒症;綠[音降,jiàng]色(深紅的)是里热症;紫色多为瘀血症;舌卷縮色淡多属虚症。舌苔薄白而潤是正常;薄白而滑,多属表寒;白厚而腻,是湿症或痰飲症;黄苔多属里热;黄膩乡属湿热;黄而干燥是热病伤津(脫液);黄而干燥起刺,是属热症;灰白多属寒湿;灰黑多属胃腸有湿浊;灰面滑多属食积、痰飲;黑而潤滑是大寒症;黑而干燥是大热症;等等。但是在望診时应当仔細,有些食物能染舌苔,如吃橄欖能使苔变青,吃枇杷能使苔变黑,这些都是应当注意的。
2.聞:就是依靠医者的听觉听取病人所发出的种种声音的变化,也包括開嗅病人的排泄物、分泌物的气味。病人声音的变化主要表現在言語、呼吸、咳嗽、呃逆、呕吐时。一般說来,凡是声音强而粗的,多为实症、热症;声音弱而細的,多为虚症、寒症;吐出物腐臭,多为飲食所伤。此外,从病人发音的变化,还可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,如久病突然出現声嘶、呃逆不止,这是病势較为深重的征象。
3.問:問是“四診”中主要的一項,凡望、聞、切不能了解的情况,都必須通过問診来了解。問診是一項細致的工作,包括的范围又相当广泛,应当仔細探索,深入分析。为方便起見,可以下面的程序进行:一問寒热二問汗,三間头身四問便,五間飲食六問胸,七聋八渴須当辨。
4.切:就是摸脉和触診。切脉的方法是医者用右手食、中、无名三个指头按在病人手腕掌側橈动脉跳动的地方,中指正对橈骨茎突。可先按一手的脉搏,再按另一手。中医一般把中指触及的脉搏,叫做关部脉,关前(食指处)叫寸部脉,关后(无名指处)叫尺部脉。脉象的变化,标志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不同脉象是不同病变的反映。临床辨別病脉,可以了解病人抵抗力的强弱,疾病的部位和輕重。現将临床常見的脉象簡述如下:
(1)浮脉:豚搏跳动很表浅,用手指一摸即可摸清。多属表症。如浮而快多属风热,浮而无力多为伤暑。
(2)沉脉:輕按不明显,按重才能摸清脉的跳动。多属里症。如沉而有力多为里实症,沉迟多属里寒症。
(3)迟脉:正常脉搏大約每呼吸一次脉跳四次,如果每呼吸一次跳动三次以下,便叫迟脉。迟而有力多見于心腹冷痛,迟而无力則为虚寒症。
(4)数脉:“数”表示快的意思。如果每呼吸一次脉跳超过四次,就叫数脉。多属热症。如浮数是表热,沉数是里热。
其他如虚脉(脉大而軟,按之无力),实脉(脉充实有力,长大而坚实),弦脉(摸之如有弓弦一样的紧张感),滑脉(脉跳圓滑流利)等,都表示一定疾病的部位、范围,只要細心体会,反复实践,就能逐漸掌握。
二、八 綱
八網是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。阴阳两網既是八綱的总括,也是区別疾病类型的大網。任何疾病不外乎阴阳的偏胜偏衰,热症、实症、表症都属于阳的范围;寒症、虚症、里症都属于阴的范围。因此,任何
疾病都可通过阴阳两網来加以分类定型。掌握了它,对整个疾病的情况就可以有一个概括的印象。表里两綱是指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病势的深浅。如开始得病,有发热恶寒,头痛,四肢酸痛等症状,表示病在“表”,
称为表症;如病人出現高热,口渴,煩踝,神志不清,腹脹滿等症状,表示病已入“里”,称为里症;如病人出現寒热往来,口苦咽干等症状,表示病在表里之間,称为半表半里症。一般的說,病在表者为輕,病在里者为重。寒热两網主要是区别疾病的性质。例如病人表現为怕冷身寒,喜溫以及有沉靜状态的称为寒症;表現为怕热,渴飲,身热以及有煩躁状态的称为热症。
虛实是指病势和病人抵抗力的对比而言。虚是指抵抗力的虚,实是指病势的实。一般說来,体壮初病,出現发热,皮肤潮紅,腹滿脹痛,呼吸粗而有力等症状,多属实症;体弱久病,出現精神不振,声音低微,面色蒼白,呼吸微弱等症状,多属虚症。四診八綱是中医診断疾病、决定治疗的方法。古人限于当时的条件,有些地方还不够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