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常用中草药 — 解表发散风寒药 - “赤脚医生”培训教材 - 中药方大全

TOP

本地常用中草药 — 解表发散风寒药
】 【繁体

第三节 本地常用中草药

一、解表药

凡能发散风寒风热,解除外感症状的药物,叫做解表药。此类药物因其性质有溫热和寒凉的不同,在功用上又可分为发散风寒和发散风热两大类。发散风寒药适用于发热輕,恶寒重,头痛,身疼,口不渴的风寒表証;发散风热药适用于发热重,恶寒輕,头痛,目赤,口渴的风热表証。故在使用解表药时,辨别表証的属寒、属热,非常重要。


(一)发散风寒药


紫苏(图15-1)

土名:野紫苏、香叶。

生长环境:一年生草本。屋前宅后,間或田野間也有,以家种为主。图15-1 紫苏(唇形科)

采集:苏叶在6~7月采集,苏梗、苏子以深秋采集为宜。

炮制:苏梗(去根):斜切片,晒干。苏叶:收采时平地割取,乘新鮮时連嫩梗一同切碎,晒干。功能主治:苏叶:发散风寒,解魚蟹毒。苏梗:順气安胎。临床应用:用量一錢半至三錢。

1.四时感冒,头痛发热:紫苏三錢 香附三錢 陈皮一錢半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 葱豉七根水煎服。

2.解蟹毒:煮蟹时,可放入苏叶(全)少許同煮。

3.胎气不和,心腹、腰脇作痛:紫苏三錢 当归三錢陈皮二錢 水煎服。


土薬[音稿,gǎo]本

土名:老芹荣梗(根)。

生长环境:多年生草本。园地内栽培。

采集:不能作食用的过老的家芹菜梗、根。

炮制:洗净泥屑,拣去叶,晒干切細。

功能主治:发散风寒,治头痛;排脓,治痛疽疮毒。

临床应用:用量一錢至二錢。

1.头痛,巔頂痛:薬本一錢 白芷一錢 水煎服。

2.深部脓肿,流出黄水,經久不愈:薬本二錢 黃芪一两 水煎服。


葱豉[音齿,chǐ]

土名:葱白。

生长环境:多年生草本。栽培于菜园、田間。

采集:随用随挖。

炮制:洗净泥屑,以白嫩者为佳。

功能主治:祛风散寒,治外威风寒;通阳解毒,治尿閉、乳閉及疮毒痈疽。

临床应用:

1.风寒威冒,怕冷头痛:葱白二十根 沸水一煮,乘热吃下,取汗为佳。

2.新生儿尿閉:用葱管七根 人乳汁半盅燉热喂之,小便即通。


芫姿

土名:香荣,胡婆子。

生长环境:一年生草本。栽种于十边田,秋冬采叶,来春采子。

炮制:拣净杂质、泥屑,切細晒干。

功能主治:疏表透疹。

临床应用:用量五錢至一两。

小儿麻疹未透,发疹不快或透而复隐:取芫荽子一两

水煎,乘热时噴患者胸部等处,或乘热擦熏四肢額面。

附:芫萎药用茎、叶、子(子名芫荽子,功用同)。俗名香菜,可用蔬菜。


环粟子

土名:陈芦粟子。

生长环境:一年生草本。栽培于十边田。芦粟为上海郊区一种植物,其茎分节,每节长7~8寸,全株共8~10余节,去皮嚼之汁多,为夏令良好飲料(犹如甘蔗),入药用其籽。

采集:将老陈的种子,挂通风处,愈陈愈好。

炮制:炒至微焦为度。

功能主治:疏表发汗。

临床应用:用量三錢至四錢。

外感风寒,头痛呕心:芦粟子四錢 水煎热服,汗出而愈。


打印投稿】【收藏】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【关闭】【返顶
上一篇本地常用中草药 — 解表发散风热药 下一篇中草药基本知识 — 中草药辨认、..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