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喉
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多見于冬春,患者大多为1~5岁儿童。白喉杆菌存在于患者咽喉部,可随唾沫散布到空气中,再传染給易感儿童。患病者,白喉杆菌在咽部繁殖并产生毒素,在局部形成白色假膜,毒素随全身血液循环而与心肌或神经等結合,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。
症状潜伏期3~5天。起病緩慢,发热一般不高,咽喉腹痛也不严重,因此容易延誤診断,应提高警惕。重的病人有精祕萎靡、面色蒼白、心跳快速、血压下降、早期毒血症等表现。根据假膜部位不同,白喉又可分为以下
儿型:
1.扁桃体白喉:假膜呈点状或片状,局限于一侧或二侧扁桃体上。假膜較韌,不易撕去,强行撕去則可流血,并于一昼夜內重新出現。患者症状較怪,表現为面色蒼白,軟弱乏力,食欲差,低热或中等发热,头痛,輕度咽痛,有的还有恶心、呕吐、領下淋巴結肿大并有压痛等。本病多見于年长儿童及成人。
2.咽白喉:假膜范围較广,不仅覆盖扁桃体,还可蔓延至上腭、悬雍垂、咽后壁甚至达鼻腔,常有吞咽困难,颈淋巴結肿大并压痛,严重的周围軟組織水肿,颈增組而形成“牛颈”。患者一般症状严重,低热或有高热,极度衰弱,神志不安,继有嗜睡,如不及时处理,第4~5天时,即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及心肌损害,表現为心音减低、心律不齐、血压下降、紫紺等,极为危险。有的患者还因心肌变性而致心前区或腹部疼痛、呕吐、脸色蒼白、心脏扩大、心音低弱不齐、浮肿、少尿等。于病程第三局起有时可出現軟腭麻痹(悬雍垂不能运动,飲水从鼻腔倒流,說話带鼻音),眼肌麻痹,面瘫,末梢神经麻痹等。本型多見于年幼儿童。
3.喉白喉:假膜位于喉部,可蔓延至气管、支气管等处。表現为声音嘶哑,犬吠样咳嗽,气急,严重时因呼吸道阻塞而出現吸气性呼吸困难,表現为鼻翼煽动,吸气时心窩、鎖骨下窩及肋間部明显內陷(即“三凹症”),口唇皮肤青紫,烦躁不安,大量出汗等。如不及时处理,很快有生命危险。本型多见于1~5岁儿童。
4.鼻白喉:假膜位于鼻前腔。症状一般輕微,发热較低,鼻前部或鼻中隔上出现假膜,数日后有血性分泌物,以后轉脓性。鼻孔边緣及上唇可有浅溃疡或痂形成。因症状轻,易忽视,故为危险的传染源。本型多见于年幼儿童。
以上各型白喉可单独发生,也可合并发生。本病常可发生鏈球菌混合型感染或并发支气管肺炎。
白喉应与下列疾病鉴别
1.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:起病急,体温高,扁桃体紅肿疼痛明显,表面虽有假膜样分泌物,但易擦去。
2.猩紅热:除咽部症状外,有典型皮疹。
3.鹅口疮:多見于体弱嬰幼儿,整个口腔都有凝結的奶块林白膜。
4.奋森氏咽峡炎:起病急,扁桃体上假膜除去后有溃瘍,口內有难聞的气味。
5.急性腎炎及喉气管异物:应与喉白喉鑑別。喉炎无白色假膜,呼吸困难夜問較重,喉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。
預防
1.隔离病人和带菌者,应隔离至症状消失以后,至少1~2周。
2.对密切接触者作鼻咽培养。
3.按期进行白喉預防注射。
治疗
1.特效治疗:各型白喉均应肌注白喉抗毒血清,井用得早、剂量足。轻型:1~2万单位;中型:2~8万单位;重型:8~20万单位。病情严重者,不等确診即注射,必要时静脉注射。注射时应詢間过敏史,井作皮試,阳性者用脱敏疗法注射。
2.抗菌素:注射血清同时可注射青霉素,剂量宜大(80 万单位~100万单位以上/天)。
3.并发症处理:
(1)、心肌炎:绝对臥床休息,口服或注射葡萄糖及維生素B、G,必要氧气气吸入。
(2)、神经麻痹:有吞咽困难者用鼻饲。
(3)、併发文气管肺炎或其它细菌成染时,应用抗菌素。
(4)、咽梗阻严重时应作气管切开。
4.中草药治疗
(1)鹤虱根、叶,捣烂取汁,多次內服,渣可敷颈两旁,12小时换一次。
(2)企銀花一两,連翘三錢,黄芩三錢,板蓝根三錢,水煎一日一次。
(3)錫类散吹咽喉部,一日数次(也可吞咽)。
(4)馬鞭草二两,捣烂取汁,分二次吃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