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腮腺炎病症预防以及中医药治疗方案 - “赤脚医生”培训教材 - 中药方大全

TOP

流行性腮腺炎病症预防以及中医药治疗方案
】 【繁体

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,一次感染可終身免疫。本病經飞沫传染,冬春季多发,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,5~15岁青少年容易感染。男病人容易侵犯睾丸是本病的特点。

症状 潜伏期8~30天,平均18天。

多数患者无前驱症状,只偶有疲乏、低热、食欲减退、头痛等症状,重者可同时有恶心、呕吐、全身疼痛等症状。

此种前症状持续数小时至两天,以后腮腺开始肿胀。

起病多急骤,突然高热、寒战、头痛及周身酸痛,偶有起病时出现脑膜刺激症状,幼儿可有惊厥。常一侧腮腺肿胀,肿胀以耳垂前为中心,向下向后蔓延,致下颌骨后沟消失,再向前向上可达额骨弓。局部疼痛过敏,开口及咬合时疼痛更为明显。触诊时有海綿、橡皮样弹力感。

颊部內侧腺管口常有紅肿,肿胀約于三、四日内达最高峰,严重者颌下腺、舌下腺以颈部淋巴结也可波及,可因舌肿胀而至吞咽困难。

全程約7~12日,約40~60%患者为双侧肿胀,对侧常于起病2~4日后出现。不化脓。

并发症

1、生殖器官并发症:睾丸炎、卵巢炎等,男性发病率高。常发生于腮腺肿后一周左右,也可发生于肿胀之前或单独发生。起病时突发高热、寒战,男性则有明显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、压痛,持積3~4日或1~2周,后渐消退。重者可致睾丸萎縮。卵巢炎不易診断,常忽略。

2、神经系統并发症:以脑膜炎为最常见,常发生干起病后4~10天,也可发生于腮腺肿脹前6日或起病后12日,甚至单独发生。症状、体征和乙脑相似。

3、胰腺炎:較少见。

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:

1.颈部淋巴結炎:颈部肿脹,腮腺管口无改变,口腔及咽部可发現明显病灶,如咽峽炎、扁佻体炎、猩紅热等。

2.化脓性腮腺炎:仅限于一侧,局部紅肿,按压有波动感、压腺管口时有脓性分泌物挤出。常并发于伤寒、白喉或者猩红热之后。

治疗

1、患者卧床休息,进软食。局部热敷或冷敷,减少痑痛,注意口腔清洁,多喝水。

2、抗菌素、磺胺药无效,仅在有补发成染时应用。

3、疼痛可給止痛药,高热可給退热药。給予交生素B、维生素G。

4、中草药治疗:

(1)、板蓝根一两,水煎服,连服2~3日。

(2)、馬兰根二两,捣烂醋调,敷两颊部,一日一換。

(3)、仙人掌(去刺)一片,从中剖开或捣烂,敷患部。

(4)、活蟾皮一张敷患处,常有消肿止痛作用。

5、漸針疗法:翳风、颊车、合谷、曲池等穴。


打印投稿】【收藏】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【关闭】【返顶
上一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症与中医药.. 下一篇肺結核病症、肺结核预防以及中医..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