貧血是一种症状,指一定容量的血液内,紅細胞数和血紅蛋白数都低于正常值。
(一)缺鉄性貧血
最常見,占貧血病人的絕大多数,是造血的重要原料-鉄质缺乏所引起。鉄质缺乏主要原因有:
1.长期慢性失血,如鈎虫病、胃腸道出血痔疮、月經过多,或多次分娩后失血过多等。
2.吸收不良,如胃酸缺乏和慢性腹泻。
3.食物中缺乏鉄质等。
症状和检查
1.輕人可能症状不明显,仅于化驗血液时发現。
2.一般病人表現为头暈、眼花、面色蒼白、怠倦、乏力、畏寒、心悸、气促、食欲不振、腹脹、失眠、四肢麻木等。
3.重病人除有上述一般症状(但更为严重)外,尚可出現舌炎,口角皲裂,毛发干燥脫落,指甲脆裂、扁平、凹陷等,甚至出現营养不良或月經不調。
4.体检时,患者結膜、指甲等处少血色,听診心尖区有輕度收縮期杂音,心率較速。血常規化驗时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均低于正常。白細胞和血小板数一般变化不大。
治疗
1.注意适当休息,飲食注意富有蛋白质、鉄质和維生素,如菠菜、鯽魚及其他新鮮蔬荣等。
2.新針疗法:中脘、曲池、足三里、内关等穴。
3.病因治疗:如治疗各种慢性出血,驅除鈎虫等。鈎虫病患者原則上是先驅虫,再治貧血。只有在貧血特別严重者,才考虑先采取有效措施糾正貧血后驅虫。
4.中草药治疗:
(1)丹参一两,紅枣六枚,水煎一次服,速吃1~2星期。
(2)柏子仁五錢,鸡血藤五錢,水煎服,也可按此比例煎成药水加糖若干,一日三次,每次20毫升。
(3)仙鹤草一两,益母草一两,紅枣六枚,水煎服。
5.药物治疗;主要是补充鉄质。可以用硫酸亚鉄0.3~0.6克,每日三次。常見副作用有胃腸不适,腹痛,腹泻等,忌与茶同服,以免影响鉄质吸收。也可用10%枸櫞酸鉄銨10毫升,每日三次。服用鉄剂常同服維生素G或稀盐酸,可以增加鉄质的吸收。
(二)急性失血性貧血
各种大量失血后,均可引起。
症状和检查
急性失血临床症状决定于失血的量和速度。少量或中量緩慢失血症状輕微。較大量的失血可有口渴、恶心、乏力、眩暈,直立或少許劳动后发生昏倒、手足厥冷等情况出現。严重者,則表現为軟弱无力、煩躁不安、皮肤粘膜蒼白、手足湿冷、呼吸急促、心悸、血压降低、豚搏細弱等休克症状,甚至出現尿少或无尿。
治疗
1.針对出血基本原因进行止血。
2.輸血或輸6%右旋醣酐[音干,gān]液等补充血容量。
3.給予高蛋白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。
(三)再生障碍性貧血
因骨髓造血机能降低引起,可見于某些毒物或药物(苯、砷、磺胺、銻等)的中毒,X綫或放射物质的长期刺激,严重感染等情况下,是貧血中最严重的一种。症状和检查
1.发热、乏力、心悸等。
2.口腔、咽峽等处的坏死性潰瘍,頸部蜂窩組織炎或
敗血症等。
3.全身可見紫癜,牙龈出血,胃腸泌尿道出血等。
治疗
1.新針疗法:曲池、足三里、大椎、胆兪、丰隆等穴。
2.中草药治疗:
(1)大紅枣半斤,水煎服,每天一次,連吃半月。
(2)丹参一两,丹皮二錢,茜草二錢,水煎服。
(3)土牛膝五錢,荸薺梗二錢,水煎临睡时吃。
(4)馬兰根一两,水煎浓汁,一日一次。
3.重复輸血可以使症状暫时減輕,最好輸鮮血,以刺激骨髓造血机能。
4.用青霉素、四环素、紅霉素等控制感染。
5.出血可以輸鮮血来止血,或用維生素K84毫克,每日二次肌注;維生素K110毫克,每日二次肌注;安特諾新10毫克,每日二次肌注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