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外科技术操作
(一)无菌操作技术
在外科操作中严格掌握无菌的原則,是保証操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。外科操作中細菌的来源,除了病人体内原来可能存在的以外,不外于下列三方面:皮肤;空气;手术器械与敷料等。所謂无菌技术,就是如何避免創口被这些带菌物所污染。
为了保証外科操作的无菌原則,应对皮肤、空气、敷料、器械等采取必要的无菌措施。常用的方法为:
1.皮肤:
(1)病人的皮肤:主要为药液消毒,常用药液有:①碘酒、酒精:先以2.5%碘酊消毒手术区皮肤,自切口中心向外涂擦,消毒范围广一些,待碘酒干后,再以75%酒精擦去,方法同上。②硫柳汞酊:以1:1000硫柳汞酊消毒手术区,必要时作二次以上消毒。③紅汞:对碘酒过做者,以及会阴、粘膜等处,可用2%紅汞消毒。
注意:皮肤有毛髮者,应先剃去;有汚垢者,应先以肥皂水擦去或以松节油拭尽,再进行消毒;碘酊、酒精等应尽量避免进入創口。
(2)手术者的手:主要是防止手直接接触創口或切口,在操作时应使用消毒器械进行,需要直接接触創口者,应戴消毒手套。在大的手术中,应先洗手,用酒精或新洁而灭浸泡后,再戴手套进行操作。
2.空气:
(1)操作时最好戴帽子、口罩。
(2)操作时防止大声讲話和易使空气振蕩的动作。
(3)操作时尽量减少旁人观看,尤其禁止上呼吸道感染的人观看。
(4)較大的手术应在手术室进行,并对空气进行熏蒸消毒。
3.敷料器械:
(1)煮沸消毒:适用于鈍性器械,消毒时間为水沸后15分钟以上。
(2)高压蒸气;敷料器械均可应用,特别敷料如紗布、棉球等应使用此法。农村中簡单办法可做一双层布口袋,内装折好、捻好的紗布或棉球,然后交卫生院代为消毒。
(3)药液浸泡:目前最好办法是用1:1000新洁而灭,内加6~9%‰亚硝酸鈉防銹,浸泡20分钟以上。此法优点是使用便利,价廉,又能作长时間浸泡(需定时更換药液)而不生銹,尤其銳利器械不宜作煮沸消毒,可用此法。在临时需要使用的器械,也可以70%酒精浸泡2小时,但不宜长浸,以防生銹。
(4)酒精干烧法:仅于不得已时使用,可以95%酒精,直接倒在器械或药碗上,用火点烧。多烧后器械易損坏。
(二)外科換药
外科換药的主要目的,是使創口内分泌物易于引流,有利于創口的正常愈合。主要适用于疖、痈、脓肿的切开引流后及其它原因所致創口有继发感染者。
方法
1.以75%酒精棉球消毒創口周围皮肤,以創口边緣为中心逐漸向外涂擦。应避免酒精进入創口,必要时涂擦二次以上。
2.以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溶液棉球 清洗創口内部。脓液及腐物应除去,遇坏死組織不易擦去时,应用手术剪剪去,遇肉芽組織高出皮面或水肿的肉芽(顏色淡而无血色),也应剪去,直到創口基本清洁为止。
3.在創口内放置引流条,可用浸漬盐水或呋喃 西林溶液、雷佛奴尔溶液的紗条放在創口内。如創面已长平,創口又清洁,可考虑用凡士林油紗布覆盖。燙伤創面以凡士林紗布为宜。肉芽过度增生的創面,最好用高渗盐水(10%氯化鈉)紗条覆盖。
4.以酒精棉球再消毒創口周围皮肤一遍,然后 覆盖消毒紗布,以胶布貼住,完成操作。
5.換药間隔时間随創口清洁而定,清洁創口2~3天換一次,流脓創口应天天換或一天換二次。
注意事項:
1.换药前应准备好一切器械、药品及敷料,尽量在換药过程中不再去取敷料,以免污染。
2.应掌握无菌技术,戴口罩帽子,洗手,用两把镊子。
3.动作应輕柔,态度和藹,应消除病人顾虑。大創口易引起疼痛的,应让病人臥在床上換药。
4.防止浪費,节約敷料、药物。
(三)切开引流
凡成熟的疖、痈、脓肿,应及早进行切开引流,排出脓液,以利于愈合。
方法
1.洗净局部皮肤,必要时剃去毛發,仔細检查脓肿波动处,选定切口。
2.用碘酒和酒精或柳硫汞酊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,范围广一些。
3.以1%普魯卡因在切口处作局部麻醉,先皮内,再扩展至皮下。
4.以手术刀刀尖垂直刺入脓腔,然后向两端延长切口,一般要貫穿整个脓肿。
5.以血管錯张开切口,或用戴手套的手指伸入其中搗一下,有間隔組織应将其分开,然后让脓液流出,可用紗布輕压周围皮肤,以利脓液排出,但不可挤压。
6.脓液流尽后,塞入凡士林紗布压迫止血,同时起引流作用,然后覆盖疮口,包扎,完成手术。
7.脓肿过大,可在两側处切开,作对口引流。如为痛疽,应作+或廿形切口,并剪除坏死組織。
8.第二天起进行换药,按换药常規操作。
注意事項:
1.严格执行无菌操作,戴帽子、口罩,大的脓肿应戴消毒手套。
2.麻醉打得好一些,范围深度应适当大一些,动作迅速輕柔,以减少疼痛。
3.一般应取队位进行手术,以防发生意外。
4.切口应尽可能与皮下的大神經和大血管方向相平行,以免损伤。在面部、頸部、手指等处,尚应注意切口方向尽量和皮肤皮紋及弹性方向相平行,以减少疤痕。
(四)縫合和扩創
凡外伤創口,如較深較长,往往两边組織互相分开,影响愈合,并易造成感染,应及早縫合,促进創口愈合。作縫合的創口应新鮮。如受伤时間較久,創口已感染但不严重,則要进行扩創,清除創口内的异物及失去活力的組織,然后縫合。如受伤时間已久(超过12小时),創口汚染較严重,則一般給以扩創、引流,不予縫合。
方法
1.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創口周围皮肤,有毛发者 应予剃去,如油腻污染皮肤,必要时用汽油擦去。
2.以碘酒和酒精或硫柳汞酊消毒創口周围皮肤,自創口边緣逐漸向外,范围可广一些。
3.以1%普魯卡因在創口周围皮肤上作浸潤麻醉。
4.以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溶液充分洗滌創口,将异物尽可能洗清楚。
5.以手术或剪刀除去創口內坏死組織,最好能沿創口边線切去一些組織。如創口内有較大的血管,可結扎止血。
6.以縫針穿上絲線縫合創口,注意深浅适宜,防止皮下死腔出現。对过深創口应作分层縫合,必要时尚应縫合断裂的肌腱、神經和血管。
7.以镊子对准縫合的創口,以酒精棉球消毒創面,再用消毒紗布加压包扎,完成手术。
8.拆綫时間:头面部4~5天,手足部8~9天,其余部位7天。縫合到拆綫期間可視情况适当換药1~2次。
注意事項:
1.严格掌握无菌技术,并戴消毒手套。
2.整个操作过程应小心謹慎,避免損伤其它組織。
3.創口对合应整齐美观,尤其面部縫合时应使用小針、細綫,并縫得密一些。
4.縫合之后,創口如有感染化脓,应早期拆綫引流,必要时加用抗菌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