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 — 咽部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-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- 中药方大全

TOP

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 — 咽部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
】 【繁体

第二节 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

一、耳鼻咽喉常见症状的鉴别

(三)咽部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

1.咽痛。

(1)局部病变。

① 炎症:急性咽炎、急性扁桃体炎、扁桃体周围脓肿等,咽痛伴全身症状如寒颤、发热,检查见咽充血,悬雍垂水肿、或双扁桃体增大、充血,表面脓点,或扁桃体急性炎症后,一侧咽痛加剧,扁周局部隆起有波动感。

② 肿瘤:早期痛较轻,吞咽痛为主,晚期痛加剧,伴吞咽困难,痰带血,检查咽部见菜花样肿物,病检可确诊。

③ 其他:茎突综合征表现为一侧持续性咽痛,吞咽时甚,疼痛可放射至耳部,扁桃体窝触诊及茎突X线片检查,可以确诊。


(2)全身病变。

① 急性传染病:如猩红热,咽痛伴全身症状,寒战、发热,检查咽部充血、扁桃体红肿,颌下及全身淋巴结肿大,随着病程,可出现全身猩红色小丘疹,并出现特征性的杨梅样舌。

② 血液病:咽部单侧或双侧剧痛伴全身淋巴结肿大,检查咽部充血,溃烂,并有坏死物覆盖,血象和骨髓象可确诊。

2.咽异物感。

(1)咽部病变。

①慢性咽炎:咽异物感、咽干,检查咽稍充血,后壁滤泡或咽侧索增生,充血。

② 悬雍垂过长:咽异物感,张口时症状减轻。检查咽充血悬雍垂变长增厚,与舌根接触。

③ 咽或食道上端异物:咽异物感、咽痛、吞咽时甚,位置固定,检查可见该部位异物存留。

④ 肿瘤:咽异物感、咽痛或痰带血,检查可见肿物,X线平片和CT扫描可协助诊断。


(2)咽邻近部位病变如颈淋巴结炎、甲状腺肿大、颈椎肥大等,除咽异物感外,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、或甲状腺肿大、甲状腺同位素扫描可协诊,或颈椎X线平片或CT扫描协诊。

(3)远隔部位的病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、胃下垂、肾结石等,X线平片、吞钡、造影或胃镜等检查可协诊。

(4)功能性病变,如精神因素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,但必须详细检查,排除局部或全身病变后才能下诊断。


3.吞咽困难。

(1)梗阻性:各种原因导致的咽及食管狭窄或闭锁,如创伤性或腐蚀性疤痕狭窄、异物或肿瘤及食管腔外压迫。此类吞咽困难星渐进性加重,腐蚀性疤痕狭窄者,有明显的饮用化学腐蚀剂病史,初起伴疼痛,乔咽痛及吞咽困难,但症状可有缓解,后继而再度出现吞咽困难且渐加重,严重者可致滴水不进。食管钡剂X线检查或食道镜检查可确诊。异物者可有明显异物史,伴咽痛、颈痛或胸背痛,位置固定,食管钡棉X线检查可协助,食道镜检查可确诊。肿瘤者吞咽困难呈渐进性加重,晚期可出现咽痛、颈痛或胸背痛。间接喉镜检查、食管钡剂X线检查、食道镜、胃镜检查及CT扫描可协助诊断。


(2)瘫痪性:支配吞咽功能的神经肌肉发生病变,包括中枢性和周围性。各种原因致第V、IX、X、XI对脑神经瘫痪或周围神经瘫痪,都可导致吞咽困难。仔细进行各对脑神经的检查和整个神经系统检查,以发现相关的神经损伤改变,常规的耳鼻喉科检查、脑的血管造影、CT扫描、MR等均可协助诊断。


(3)功能障碍性:由于炎症、创伤或各种原因所致唾液及咽部粘液腺分泌减少或缺失,可引起吞咽困难。炎症者1急性咽炎、溃疡性口炎,起病急、病程较短,检查可见急性炎症的改变,随着炎症消退吞咽功能好转或完全恢复。因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引起咽口干,吞咽不适者,有明显放疗病史,检查咽、舌、喉干燥,唾液或粘液少,易诊断,但必须排除局部病变(肿瘤)的复发。

(四)喉部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

1.声嘶或失语。

(1)声带本身的病变。


① 炎症:声带急性炎症、轻者音调变低、变粗,重者甚至完全失音,通常伴上呼吸道炎的症状或全身发热、畏寒等。间接喉镜检查,可见喉部粘膜弥漫性充血、肿胀,声带呈红色。慢性喉炎者,一般都有用声过度病史,表现为声音粗糙、低沉,晨起较重,禁声后声嘶减轻,但多讲话后声嘶加重。问接喉镜检查双声带慢性充血,增厚,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。喉结核者,可以声嘶为主,伴或不伴有肺结核,可无结核中毒的全身表现,间接喉镜检查喉粘膜表面溃疡,边缘不整呈鼠咬状,病理检查可确诊。声带小结或息肉,初起时用声易疲劳、发高音困难,渐出现持续声嘶,间接喉镜检查单侧或双侧声带前、中1/3处可见小结或息肉样物。


②肿瘤:良性者如喉乳头状瘤,多见于儿童,呈进行性声嘶甚至失音,伴喉喘鸣和呼吸困难。肿瘤生长较快,易复发。直接喉镜检查可见声带略红色、表面不平的乳头状肿物,病理可确诊。恶性者如喉癌,尤其是声带癌,早期出现声嘶,晚期可出现血痰或喉阻塞症状。间接喉镜、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检查,可见喉部肿瘤,菜花状、溃疡状或结节状,肿物的病理检查可确诊。


(2)全身性疾病。

① 内分泌紊乱:如甲状腺功能低下,声嘶可因声带水肿而起,为粘液性水肿表现之一,全身表现为低代谢,如畏寒、反应迟钝、面容虚肿、血压低等,实验室检查基础代谢率降低、血清T3、T4降低等。

② 肿瘤:纵隔肿瘤或肺肿瘤,当肿物增大压迫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嘶,间接喉镜检查可见一侧声带固定,张力减弱,未见肿瘤或溃疡等。一般以左侧声带多见,病人可出现刺激性咳嗽或血痰,胸部X线照片或CT扫描可协诊。


(3)癔症性失语症:病人表现在精神上受到某种刺激后突然失语或仅能作耳语,但咳嗽、哭笑声往往正常。间接喉镜检查声带可处于各种不同位置,或内收麻痹或外展麻痹,常为双侧对称性;或平时失语,检查时可发声,但表现为癔症性声调异常。声带边缘光滑,经暗示治疗声音可突然恢复。但该病的诊断首先应排除喉部或全身器质性病变,如上所述。


2.喉鸣。

(1)先天性喉畸形:凡致喉腔狭窄或气管上段狭窄者,如先天性喉蹼、先天性喉囊肿或血管瘤等,表现为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,出现持续性或发作性的喉喘鸣,可伴呼吸困难或声嘶,呼吸道感染时加重,直接喉镜检查可见喉蹼、囊肿或暗红色光滑的血管瘤。喉部X线照片或CT扫描可助诊。


(2)喉瘢痕性狭窄:如外伤、化学性损伤、或放射性损伤,表现为吸气性喘鸣,呼吸困难和发声障碍,病史询问可有助于诊断,如喉外伤史、化学物吸入史或喉放射病史。直接喉镜或间接喉镜检查可见狭窄的部位及程度,喉部X线照片或CT扫描可确诊。


(3)炎症:包括急性炎症如急性喉炎或特殊性感染如喉梅毒等。出现喉喘鸣的急性喉炎以小儿急性喉炎为主,除了喉喘鸣外,伴阵发性犬吠样咳嗽或呼吸困难,起病急,可伴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、畏寒等,经处理后症状可很快缓解,喉梅毒一般在晚期、声门或声门下腔受累时,出现喘鸣及呼吸困难。喉镜检查可见喉瘢痕或粘连,血清学检查或全身其部位的梅毒性病变可助诊,病理活检可确诊。


(4)神经系统病变:喉痉挛或双侧喉返神经麻痹等。成人喉痉挛多因喉返神经受刺激所致,表现为突然吸气性喘鸣,呼吸困难,多为时甚短,常在作一深吸气后发作终止。呼吸如常,注意检查喉返神经途经部位的病变,如颈淋巴结转移癌、主动脉瘤或肺部结核等,也有精神因素引起的喉痉收缩、麻醉,检查者手持导管(欧氏管)沿鼻底缓缓伸入鼻咽部,抵达鼻咽后壁时,将导管向受检侧旋转90°,退出少许越过咽鼓管圆枕,落人咽鼓管口处,再向外上方旋转约45°,固定导管,橡皮球对准导管末端开口吹气数次,咽鼓管通畅者,可通过外耳道听诊管听到轻柔的“嘘嘘声”。或当导管抵达鼻咽后壁时,将导管向对侧旋转90°,缓退出至鼻中隔后缘,再将导管向下,向受检侧旋转180°,即进咽鼓管咽口。


咽鼓管吹张法禁用于上呼吸道急性炎症、鼻腔或鼻咽部有脓液、溃疡或新生物者。


② 鼓室滴药法。适用于已有鼓膜穿孔者。检查时受试者平卧,患耳向上,向外耳道内滴入有味液体如氯霉素水溶液或糖精液等。然后受试者作吞咽动作,注意是否尝到味道及出现时间。


(3)听功能检查法。

① 音叉试验。常用音叉有C128,C256,C512,C1024,C208,其中最常用的是C256及C512.检查时轻轻敲击音叉,然后将振动的叉臂置于距受试耳外耳道口1cm处,两叉臂末端应与外耳道口在一平面,检查气导(AC)听力。检查骨导(BC)听力时,应将叉柄末端的底部压置于颅面上或鼓窦区。本法可初步鉴别耳聋为传导性或感音性聋,但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。


I 任内试验(RT):此试验比较受试耳气导和骨导的长短。方法:先测试骨导听力,使受试耳不再听到音叉声时,即测同侧气导,若受试者仍能听及,说明气导>骨导(AC>BC)为阳性(+)。如不能听及,应再敲击音叉,先测气导听力,待不再听及时,立即测同侧骨导,若此时又能听及,即为骨导>气导(BC>AC),为阴性(一)。若气导与骨导相等(AC=BC),以“(±)”示之。结果评价:(+)为正常或感音性聋。(一)为传导性聋。(±)为中度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。


II 韦伯试验(WT):目的是比较受试者两耳骨导的听力。方法:敲击C256或C512音叉后,将叉柄底紧压于颅面中线上任何一点(多为前额或颏部,请受试者仔细辨别音叉声偏向何侧,记录时以“→”示所偏向的侧别,“=”示两侧相等。结果评价:“=”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损失相等;偏向患侧或耳聋较重侧,示患耳为传导性聋,偏向健侧示患侧为感音神经性聋。


III 施瓦巴赫试验(ST):本试验意在比较受试耳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。方法:先试正常人的骨导听力,待其听不到音叉声时,迅速将音叉移至受试耳鼓窦区。然后按同法先测受试耳,后移至正常人。如受试耳骨导延长,以“(+)”示之,缩短则以“(-)”表示,“(±)”示两者相似。结果评价:(+)为传导性聋,(一)为感音神经性聋,(±)为正常。


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音叉试验结果比较见下表:


② 纯音听力计检查法。

纯音听力计的听力测试应在隔音室内进行。听阈是能引起某耳听觉的最小声强值,纯音听阈测试包括气导听阈及骨导听阈测试两种。一般先测气导,后测骨导。检查从1000HZ 开始,然后按2000HZ,3000HZ,4000HZ,6000HZ,8000HZ,250HZ,500HZ顺序进行。以10dB渐增或渐减测试,并以“降10(dB)升5(dB)”规律反复测试5次,以确定该声强级为该耳的听阈,并记录在纯音听阈图上。纯音听阈图以横坐标示频率(HZ),纵坐标示声级(dB),将记录的各频率听阈连成一线,即可绘出纯音听阈图。结果分析:


I传导性聋: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;气导听阈提高;气骨导间距一般不大于60dB.

II 感音神经性聋:气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;一般高频听力损失较高,听力曲线呈渐降型或陡降型,严重者呈岛状听力。

III 混合性聋:兼有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的听力曲线特点。部分可表现为低频以传导性聋为主,而高频的气、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。亦有全频率气、骨导曲线均下降,但存在有一定气骨导间距者。


③ 声导抗测试法。

声导抗测试是鼓室压测量、鼓膜的声阻抗值测定和镫骨肌反射测试,是客观测试中耳传音系统和脑干听觉通路功能的方法。鼓室导抗图主要有3型(如图2-2-1).凡中耳功能正常者曲线呈A型;B型由线多见于鼓室积液和中耳明显粘连者;C型曲线表示咽鼓管功能障碍。


④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(ABR)。


图2-2-1 鼓室导抗图


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的脑干生物电反应,客观地检查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的方法。脑干听性诱发反应由潜伏期,1~10毫秒的7个正波组成,各波代表听觉通路中的各段的电反应。其中I、II、V波最稳定。通过这3波的峰潜伏期及振幅及各波间期差,用来判定高频听阈,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聋。


2.耳部影像学检查。

(1)X线照片。

① 乳突侧斜位(伦氏位):可显示鼓室,鼓窦入口,鼓窦及乳突气房。

② 岩部轴位(麦氏位):可显示上鼓室及鼓窦入口。

③ 岩部斜位(斯氏位):主要用于观察内耳道、内耳骨迷路、岩尖等病变。

④ 颞骨额枕位(汤氏位):可观察岩尖、内耳道及内耳。


(2)颞骨CT扫描。

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颞骨的细微解剖结构,一般采用横断位和冠状位。

(3)磁共成像(MRI).

可显示与颞骨病变有关的小脑桥脑角及颞叶、脑室等软组织解剖结构变化,如肿瘤、脓肿、出血等。

(二)鼻的常用检查方法

1.外鼻检查法。

观察有无外鼻畸形、皮肤病变,触诊外鼻有无触痛、变硬,及鼻骨有无摩擦感、畸形和移位。听其发音,了解有无“闭塞性鼻音”、或“开放性鼻音”。

2.鼻腔检查法。

① 鼻前庭检查。

调整额镜、额灯,受检者头稍后仰,检查者以拇指抬起鼻尖,借额镜反射的光线观察鼻前庭全貌,有无糜烂、溃疡、肿物等。

② 前鼻镜检查。

检查者一手执前鼻镜,另一手扶持受检者面颊部或顶部以调整头位。先使受检者头位稍低,以观察鼻腔底、下鼻甲、下鼻道、鼻中隔前下部分及总鼻道下段。嘱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到30°,以检查鼻中隔的中段、中鼻甲、中鼻道及嗅裂的一部分。再使头部逐渐后仰至约60°,即可看到鼻中隔上部、中鼻甲前端、鼻丘、嗅裂和中鼻道的前下部。检查时如下鼻甲肥大妨碍观察,可用1%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片贴附下鼻甲内侧面3~5分钟,粘膜收缩后再行检查。

③ 后鼻镜检查(间接鼻咽镜检查)。

受检者正坐,头微前倾,放松鼻呼吸。检查者左手持压舌板,压下舌前2/3,右手持加温而不烫的鼻咽镜,镜面向上,轻轻置人软腭和咽后壁之间,观察镜像,并转动镜面以便得到鼻咽的全部图像,可观察到软腭的背面、后鼻孔、各鼻道及鼻甲的后段,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,鼻咽顶、腺样体等结构,注意鼻咽粘膜有无溃疡、浸润或新生物等,此时以双侧对比结果较为可靠。

④ 鼻咽纤维镜检查。

检查前常规1%麻黄素生理盐水和0.5%的卡因收缩及麻醉鼻腔、经双前鼻孔分别导入鼻腔、鼻咽部,不断调整窥镜,末端弯曲,观察各鼻道及半月裂、钩突、筛漏斗等处,以及各鼻窦的自然开口及其附近的病变。

3.鼻窦检查法。

① 视诊、触诊、叩诊:鼻窦表面体表投影处,如面颊部、内毗及眉根附近皮肤有无红、肿、压痛、眼球有无移位及运动障碍,有无压痛、叩击痛。

② 前鼻镜及后鼻镜检查法:主要观察鼻道中有无脓液及脓液的来源,鼻道内有无息肉或新生物。

③ 鼻窦影像学检查。

I X线照片:包括鼻颏位(华特氏位)和鼻额位(柯氏位),可用于上颌窦、筛窦、额窦、鼻腔和眼眶。

II 鼻窦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(MRI):能详尽显示鼻腔、鼻窦、鼻咽等处的肿瘤的位置、大小及周围结构的关系。

④ 鼻窦内窥镜检查。

可用于检查和治疗鼻腔鼻窦病变,发现鼻腔深部的出血或肿瘤,确定颅底骨折及脑脊液鼻漏瘘孔位置及进行修补术。

(三)咽喉的常用检查方法

1.咽的常用检查方法。

① 口咽。从口腔开始,用压舌板轻轻掀起唇颊,检查牙、牙限、硬腭、舌及口底。然后用压舌板轻压舌前2/3处,观察咽部的形态变化、粘膜色泽、两侧扁桃体及腭舌弓、腭咽弓,注意有无溃疡、异物或肿物等,再检查咽后壁和咽侧壁,并嘱受检者发“啊”声,观察软腭活动情况。

②鼻咽检查法。

间接鼻咽镜检查和鼻咽纤维镜检查见鼻腔检查法。

③ 咽部的影像学检查。

包括咽部X线检查如颈侧位照片、颅底拍片、下颌骨拍片、颈动脉造影、鼻咽造影,咽部的CT扫描和MRI检查。

④ 颈部扪诊。

首先察看颈部有无包块,了解其部位、大小、硬度、活动性、有无压痛等。按解剖位置将颈淋巴结分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、颈深上群淋巴结、颈前及颈深中群淋巴结、枕区淋巴结、肩锁区淋巴结。

2.喉的常用检查方法。

①喉的外部检查。观察喉的外部大小、位置,双侧是否对称。触诊喉部有无肿胀、压痛及包块,推移喉体,了解喉关节的摩擦和移动感觉。

② 间接喉镜检查。

将间接喉镜置于口咽部;观察镜中喉的影像。方法是让受检者正坐,头稍后仰,张口伸舌,检查者调整额镜对光,聚焦在悬壅垂,然后用纱布包裹舌前1/3,前用食指使之固定,置入稍加温的间接喉镜,镜面朝向前下方,镜背紧贴悬壅垂前面,检查者略转动和调整镜面的角度和位置,以求对喉及喉咽部作完整的检查。检查时注意观察舌根、会厌谷、喉咽后壁、侧壁、梨状窝、喉的粘膜、有否溃疡、新生物及异物,以及观察声带及杓状软骨活动情况。

③ 直接喉镜及支撑喉镜检查。

可直达喉部,直接观察喉腔内各部分。检查前4~6小时停进饮食,并根据需要术前半小时使用巴比妥类镇静剂和阿托品。先用1%的卡因喷喉数次表麻,导入镜体,挑起会厌,即可观察喉的情况,并可同时作肿物切除或活检。如有血压过高或严重心脏病者,先予纠正。如有严重颈椎病变,如骨折、结核病者,不宜施行硬管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检查。

④.纤维喉镜检查。

检查前先用1%的卡因作咽、喉部表麻,经鼻腔导入纤维镜,进入口咽、喉咽、喉部,观察会厌、构会厌襞、真假声带、前、后联合、喉室及声门下区等结构。

⑤ 喉部的影像学检查。

喉部的X线照片、CT扫描和MRI可显示喉各部分的肿瘤大小、范围、浸润情况等。

⑥.喉动态镜检查。

喉动态镜又称喉闪光镜,它能发出不同频率的闪动光线,以观察声带运动,发现一些声带的细微变化,如声带振动的方式、振幅和声带边缘粘膜的游走式运动等。临床上用于检查声带早期病变、鉴别声带麻痹与环杓关节固定,及功能性失音的诊断。

打印投稿】【收藏】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【关闭】【返顶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 — 鼻病常见..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