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常用中草药
一、解表药
凡能发散风寒风热,解除外感症状的药物,叫做解表药。此类药物因其性质有溫热和寒凉的不同,在功用上又可分为发散风寒和发散风热两大类。发散风寒药适用于发热輕,恶寒重,头痛,身疼,口不渴的风寒表証;发散风热药适用于发热重,恶寒輕,头痛,目赤,口渴的风热表証。故在使用解表药时,辨别表証的属寒、属热,非常重要。
(二)发散风热药

薄荷(图15-2)
生长环境:多年生草本。自生于原野,現在多大量栽培于十边地或零星土地。
采集:7~8月間收集全草。
炮制:药用全草,切細晒干,放置密封容器内,防止香味揮发。
功能主治:发散风热,利咽喉。
临床应用:用量八分至一錢半。
1.风热头痛:薄荷一錢苏叶一錢 水煎,先吸蒸气,后滤汁吃。
2.突然音哑:用新 鮮薄荷打汁含漱。此汁也可涂蜂螫伤。
[注]本药为芳香品,不宜久煮,内服只需沸水中煮5~8分钟即可,故煎药时要后入。
图15-2 薄荷(唇形科)
經霜桑叶
土名:桑树叶。
生长环境:落叶乔木。各地育蚕区大量栽培,也有野生,路旁、河沿、村边多見。
采集:霜降至冬至。
炮制:选择色青綠未枯萎的叶片,去净梗杂,曝晒揉碎。
功能主治:散风热,凉血明目。
临床应用:用量三錢至五錢。
1.威冒风热,头痛咽痛:桑叶三錢 苏叶三錢 沸水中煮一刻钟,乘热吃下。
2.暴发火眼(結膜炎);桑叶三錢 甘菊花二錢 水煎服。
3.高血压:嫩桑叶 黑芝麻等分 炼蜜为丸,一日三次,每次二錢。
甘菊花
土名:黄菊花。
生长环境:多年生草本。本药始由浙江、山东等地种植,現在上海郊区已移植成功,可利用十边地、零星土地种植。
采集:9~10月間采花,单瓣味甘者为佳。
炮制:蒸籠内蒸十分钟,晒干或烘干。用时,生用或炒用。
功能主治:清风热,解疮毒,平肝明目。
临床应用:用量三錢至五錢。
1.外感风热,头痛咳嗽,目赤疼痛:黄菊花三錢 芦根三錢、水煎服。
2.夜盲症:黄菊花三錢 枸杷子三錢,水煎服,連吃一星期为一疗程。
辛荑花(木兰科)
[注]甘菊花勿生虫,宜放干燥处,但也不可过于曝晒,以防花瓣散碎。

辛荑花(图15-3)
土名:木笔花、春花树花、迎春花。
生长环境:落叶乔木。可栽培于庭园。
采集:在2~3月間,花含蕾时采。
1.营养枝;2.花枝
炮制:除净梗、叶,拜剝去外层,晒干。
功能主治:发散上焦风热,利窍通鼻。
临床应用:用量一錢至二錢。
1.头痛、鼻塞或流黄稠鼻涕:辛荑花二錢 蒼耳子三錢 水煎服。
2.齿痛不止,头眩如旋,犹如乘在車船上:辛荑花二錢 黒豆衣三錢 水煎服,一日一次。
凈蝉衣
土名:响鈴壳、蟬壳、金牛儿。
生长环境:路旁、大树下、杂草丛地下。
采集:随时可拾,夏秋多。
炮制:用清水洗净泥沙,剪去翅足,晒干。
功能主治:散风热,透疹利咽。
临床应用:用量八分至一錢半。
1.感冒发热:响鈴壳一錢 苏叶三錢 水煎服。
2.外感风热失音:响鈴壳六个 玉蝴蝶三对水煎服。
3.治偏头痛:响鈴壳一錢 白芷一錢 用水煮沸,吸其蒸汽10分钟左右,再吃药液。
4.麻疹出得不暢:响鈴壳一錢 薄荷八分 牛蒡子一錢 水煎服。
紫背浮萍
土名:汆头蘊草、浮飘草。
生长环境:多年生水草。淡水河中、水稻田里,均見生长。
采集:大暑前后。
炮制:除去杂质,摊平晒干。
功能主治:发汗透疹,利水消肿。

图 15-4 紫背浮萍(浮萍科)
1.叶状体;
2.叶状体下面,示根着生状;
3.根冠
临床应用:用量八分至一錢半。
1.感冒头痛,鼻塞,头面浮肿:浮萍 苏叶各一錢 水煎代茶飲。
2.风疹块:浮萍一两 水煎洗身,水土不服引起的也有效。
3.麻疹不透:浮萍
一錢至一錢半 水煎代茶,可助麻疹透发。
楊柳枝
土名:垂楊柳。
生长环境:落叶乔木。河沿、路旁。
采集:随时可采,以夏季枝叶茂盛时为最好。
炮制:将新鮮柳枝(叶)切細(片),晒干。
功能主治:疏风发汗,透发痧疹。
临床应用:用量鮮品三两至五两。
小儿麻疹不透:用新鮮柳枝或叶三两,水四碗煎服,也可熏洗。
木賊草
土名:問荆草。
生长环境:多年生草本。渠道边、路旁很多。
采集:11月份收集全草。
炮制:切細晒干。
功能主治:疏风利水,退目翳。
临床应用:用量一錢至三錢。
1.小便短少:木賊草一两 凤尾草五錢 水煎服。
2.发热无汗,骨节疼痛:木賊草三錢 苏叶三錢 水煎服。
3.赤眼畏光,迎风流泪:木賊草一两 水煎先服后洗。

图 15-5 木賊草(木贼科)
大豆卷
生长环境:一年生草本黑大豆的加工品。5月下种,10月收取,栽种于十边田。
采集:药用种子。
炮制:将黑大豆(或称馬料豆)放在竹靠内,上盖潮草包,不时淋水,使发芽至五、六分时,晒干。也有用庭黄水拌浸晒干者。
功能主治:发表,利湿,清热。
临床应用:用量三錢至五錢。
1.威冒发热,胸悶不舒:大豆卷四錢 苏叶四錢 水煎服。
2.胃中积热,足肿脹滿:大豆卷四錢 米仁四錢 谷芽一两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