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鼻咽喉疾病的中医治法 — 其他篇 -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- 中药方大全

TOP

耳鼻咽喉疾病的中医治法 — 其他篇
】 【繁体

耳鼻咽喉病的中医治疗,必须以“四诊”(望、闻、问、切)为依据,从整体观念出发,在审证求因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,制定治则治法,选用相应的方药。常用的治法如下。

四、其他疗法

(一)耳病

1.咽鼓管自行吹张法。

用于治疗耳胀、耳闭之耳鸣、重听、耳膜内陷、咽鼓管不通者。其方法是:调整好呼吸,闭唇合齿,用拇、食二指捏紧双前鼻孔,然后用力鼓气,使气体经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内,此时鼓膜可有向外膨胀的感觉,若咽鼓管不通畅时,则无任何感觉。若有鼻塞流涕多者,不宜行此治法。

2.鼓膜按摩法。

用于治疗耳闭之耳鸣、耳聋、耳膜内陷者。其法是用中指尖插人外耳道口,轻轻按压,一按一放,或用两手中指,分别按压耳屏,使其掩盖住外耳道口,一按一放,有节奏地重复数十次。

(二)鼻病

1.鼻部按摩法。

此法用于鼻塞、流鼻涕之证。(1)、鼻背按摩:方法是先将两手鱼际部搓热,然后分别于鼻背旁由鼻根向迎香穴往返按摩,至热感为度;然后再分别由攒竹穴向太阳穴推拿,使局部有热感。每日3次。(2)、迎香穴食指点压揉按,每日3次,以鼻内觉舒适为度。

2.埋线疗法。

一般于鼻两旁迎香穴埋线,常用于鼻槁或鼻鼽。方法:鼻部周围按一般外科原则消毒,铺小孔巾,在迎香穴位处,局部注射1%普鲁卡因,每侧1~2毫升,用带有肠线的三角缝合针,穿过穴位内,埋线长约0.5厘米,剪去露出皮肤外面的线头。如有出血,稍加压迫止血,不必包扎;如有线头突出,容易引起感染,或使整条线头脱落,故应剪去,并拉按皮肤,使线头退出。

(三)咽喉病

1.提刮法。

俗称“刮痧”。是指用瓷匙的边沿蘸油或水,提刮病人的皮肤,至令皮肤发生紫红色斑块为度。亦有用两个手指捏拧病人的皮肤,使皮肤发生紫红色。这种方法能使经络疏通,把体内邪热发泄排出体外,而达到治疗目的,一般适用于实热病证的早期。

2.咽喉部按摩法。

此法用于咽喉疼痛和失音、声嘶等证。(1)、咽喉疼痛:取穴风池、风府、天突、曲池、合谷、肩井等。方法是取仰卧位,在喉结两旁、天突穴处用推拿或一指揉、推手法,上下往返数次;再取坐位,于风池、风府、肩井穴等处按、揉。(2)、声嘶或失音:取穴人迎、水突、阿是穴。采用揉法进行治疗,手法宜轻柔、缓慢、用力适中。

3.擒拿法。

适用于急性咽喉疾病之肿胀疼痛剧烈,滴水难入者。操作时嘱病人正坐,手向侧平举,拇指在上,小指在下。术者立于病人举手之正侧面,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紧按患者鱼际背部(相当于合谷穴处),小指扣住腕部,拇指与病人拇指罗纹相对,并用力向前压紧,用另手拇指按住患者锁骨上缘肩关节处,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紧握腋窝处,并用力向外拉开(如图1-4-1).施术时,可嘱第三者立于病人前面,将汤药或半流质等缓缓灌下。此时,因咽喉疼痛明显减轻,就能吞咽。此法可连续使用。


打印投稿】【收藏】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【关闭】【返顶
上一篇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— 西.. 下一篇耳鼻咽喉疾病的中医治法 — 针灸篇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