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
一、耳鼻咽喉常见症状的鉴别
(一)耳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
1.耳痛。
耳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。前者是由耳部本身的疾病。所致,后者为耳部邻近或远隔器官的疾病通过神经反射引起。
原发性耳痛的原因包括:
(1)炎症。
①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:表现为耳廓的红肿和剧烈疼痛,若有脓肿形成则可有波动感,一般为细菌感染,绿脓杆菌最为多见,严重者后期可致软骨坏死及耳廓畸形。
② 外耳道疖:剧烈的跳动性耳痛,张口、咀嚼时加重,可放射至同侧头痛,明显者可伴外耳道阻塞感。检查时见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、触痛明显,牵拉耳廓或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,但疖肿溃破流脓后,耳痛迅速消退。
③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:耳深部痛,渐加重可向同侧头部或牙放射,吞咽或咳嗽时耳痛加重,伴耳鸣或听力下降。鼓膜穿破流脓后耳痛顿减。检查早期可见鼓膜松弛部或鼓膜弥漫性充血,鼓膜穿孔后可见穿孔处闪烁搏动之亮点或见脓液于该处涌出。
④ 大疱性鼓膜炎:突感耳痛剧烈。检查可见鼓膜及邻近皮肤充血,常在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紫红色血疱,血疱穿破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。本病多发生在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炎之后。
⑤ 耵聍栓塞或外耳道异物继发感染:耳胀痛或刺痛,可伴耳鸣、听力下降,检查时见外耳道为棕褐色蜡状物或异物填塞,即可确诊。
(2)外伤。
外伤的耳痛轻重不一,但都有明显的外伤史。挫伤表现为局部肿痛,检查可见局部血肿或瘀斑。鼓膜外伤穿孔耳痛为突起,伴听力下降、耳鸣,检查鼓膜呈裂隙状穿孔,边缘少量血迹。
(3)肿瘤。
外耳和中耳的恶性肿瘤,耳痛表现为深部刺痛或跳痛,持续性渐加重,晚期则有剧痛。外耳癌检查时见外耳道局部肿物,表面粗糙,或坏死组织覆盖。中耳癌则中期有血性或脓性耳漏,部分可伴周围性面瘫。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室肉芽样新生物,质脆易出血。X线平片或CT扫描示中耳、乳突骨质破坏,病理活检可确诊。继发性耳痛又称反射性耳痛,其原因包括:
(1)口腔疾病:舌溃疡、癌肿、龋齿、阻生牙、口底肿瘤等。
(2)咽部疾病:急性扁桃体炎、扁桃体周围炎、咽部恶性肿瘤等。
(3)喉部疾病:如喉结核、喉癌等。
(4)颞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:颞颌关节炎、错颌、腮腺炎等。继发性耳痛原因很多,在仔细询问病史和耳部检查,排除了原发性耳痛后,结合病人的临床特点,可找出原发的病变。
2.耳痒。
耳痒是外耳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微弱刺激后出现的一种感觉,可由多种耳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。
(1)耳部疾病。
① 外耳道炎:表现耳痒、灼热感,可有少许粘性液渗出,检查耳道弥漫性充血,表皮糜烂或痂皮覆盖。
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:有中耳炎病史,外耳道皮肤呈湿疹样皮炎。检查鼓膜穿孔,溢液并耳道皮肤糜烂、脱屑。
③外耳霉菌感染:耳痒为其主要症状,可伴听力下降或耳鸣。检查耳道内白色、灰黄色黑色霉苔,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,即可确诊。
(2)全身性疾病。
老年性瘙痒症常为阵发性耳奇痒,为全身皮肤瘙痒的表现之一。此外,慢性肝肾疾病、贫血、寄生虫或维生素缺乏,均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痒,但检查外耳道无异常发现,而伴有其他疾病的特征。
3.耳漏。
(1)粘液性耳漏:分泌物为拉丝状,常见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。
(2)脓性耳漏。
①一外耳道席或急性外耳道炎:伴有剧烈耳痛,疖肿溃破,脓液多混有血性。
② 急性或慢性中耳炎:脓性分泌物可伴有臭味,检查鼓膜有穿孔。
(3)水性耳漏。
①、脑脊液耳漏:有头颅外伤史、乳突手术脑膜损伤或中耳炎颅内并发症,耳漏液生化检查可协诊。
② 前庭外淋巴瘘:有乳突手术史,伴眩晕,出水量较小,可自止。
(4)血性耳漏。
① 外伤:明显外伤史,如外耳道损伤、气压伤或爆震伤鼓膜穿孔。检查可见损伤出血的部位或鼓膜穿孔。而颅底骨折的脑脊液耳漏可混有血色,但血色变淡且不易凝固,滴在滤纸上检查,中央是血迹,外周有水性浸润圈。
② 中耳炎或耳肿瘤:中耳炎伴出血性息肉或肉芽时,可有血性分泌物,检查鼓膜穿孔,鼓室内肉芽。肿瘤者可伴剧烈耳痛,中耳见肿物,X线平片或CT扫描可助诊断,而病理检查即可确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