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系统 - 中药方大全

栏目介绍

  运动系统由骨、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,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对人体起支持、保护和运动作用。
人体以骨骼为支架,构成骨骼的骨通过骨连结而彼此相连,骨骼肌附着在骨面,当骨骼肌收缩时,即可牵引骨通过骨连结而产生运动。
  (一)骨
  骨是运动系统的重要器官。人在出生前骨即开始发育,直到25岁左右发育才算完成。
  骨按其在体内的位置,可分为颅骨、躯干骨和四肢的附肢骨三部。若按骨的形态,又可分为长骨、短骨、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。
  长骨的典型构造是由骨干及其两端膨大的骨骺所组成。骨干主要为密质骨,骨骺的内部为松质。骨干中空形成骨髓腔,骨髓充填于髓腔和松质的网眼内。在胎儿和幼儿时期,骨髓腔内都是红骨髓,红骨髓能产生血球细胞,是造血器官。  随着年龄的增长,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含大量脂肪组织的黄骨髓所替代,失去造血能力,但是长骨的骨骺以及短骨和扁骨的松质内,终生都有红骨髓。
  骨的表面覆有一层纤维薄膜血管和神经经骨膜进入骨内。骨膜有保护和营养骨的作用,并有形成新骨的能力。
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构成。成人骨中二者比例适当,使骨具有很大的硬度和一定的韧性。小儿骨因其生长发育的需要,含有机质相对较多;相反老年人骨含有机质少而无机盐类相对较多,遇有暴力容易发生骨折。
  颅由23 块颅骨组成,包括脑颅骨8块,面颅骨15块。除下颌骨和舌骨外,其余各骨彼此间没有活动。颅形成各种腔洞,容纳、支持、保护脑和感觉器等。
  躯干骨51块,包括两组骨,一为脊柱,另一为胸廓,二者共同占有胸椎骨。
  脊柱由7块颈椎、12块胸椎、5块腰椎、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。其中骶骨和尾骨分别在成年以后由5块骶椎和4块尾椎融合而成。脊柱各椎骨间借椎间盘、韧带和椎间关节等连结起来,中有椎管容纳脊 髓及其被膜。脊柱两侧面,相邻上、下两椎弓根之间,有脊神经和血管出入椎管通过的椎间孔。整个脊柱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四个生理弯曲,颈曲和腰曲凸向前,胸曲和骶曲凸向后,脊柱的生理弯曲使脊柱更具弹性,可减轻震荡,并与维持人体的重心有关。
  胸廓由12块胸椎、12对肋骨肋软骨和1块胸骨组成。胸廓有保护内脏的作用,胸廓的运动功能主要表现为呼吸运动。
四肢骨中,两侧上肢骨共计64块,它们是锁骨、肩胛骨、肱骨、尺骨、骨、掌骨和指骨。两侧下肢骨共计62块,它们是髋骨(成年后由髂骨、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)股骨髌骨、胫骨、腓骨、跗骨、跖骨和趾骨。上、下肢骨分别组成肩、肘、腕、掌、指关节和髋、膝、踝关节等,人体因此而能作各种自由运动。
  (二)骨连结
  骨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。有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形式,前者多位于颅骨及躯干骨之间后者则多见于四肢骨之间。
  直接连结根据连结组织的不同,分为纤维连结、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。软骨连结可作轻微活动,纤维连结一般无活动性,且很牢固。
  间接连结即一般所谓的关节,是指滑膜性关节,能够自由地运动。 其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、关节囊和关节腔。于骨端的关节软骨形成关节面。关节分两层,外层为致密的纤维层,内层即滑膜层。滑膜分泌滑液于关节腔内,可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。此外,某些关节还有一些辅助结构,如关节内韧带和关节盘,前者可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后者可增加关节运动的范围。关节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屈和伸、内收和外展、旋内和旋外,以及环转运动。
  (三) 骨骼肌
  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平滑肌、心肌和横纹肌。横纹肌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,其大部附着于骨,也称骨骼肌。骨骼肌具有收缩迅速、有力,容易疲劳和可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舒缩的特点,又称随意肌。平滑肌和心肌不随人的意志舒缩,称为不随意肌。
  骨骼肌块数甚多,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0%。每块肌都是一个器官,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,富有血管和淋巴,接受神经支配,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。
  骨骼肌的形态多种多样,可概括为长肌、短肌、阔肌和轮匝肌。长梭状的肌肉多位于四肢,分肌腹和肌腱两部,起止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,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,收缩时牵引骨产生关节运动。扁平的阔肌多见于胸腹壁,对内脏有支持和保护作用。轮匝肌环行于孔裂的周围,收缩时可关闭孔裂。
  在人体的头颈部,围绕眼和口的肌肉分别是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。上提下颌骨的肌肉属于咀嚼肌。胸锁乳突肌位于颈侧的浅层一侧收缩可使面部转向对侧,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向后仰。
  躯干背下部的浅层有全身最大的背阔肌,可使臂内收、旋内和后伸。深层脊柱的两侧有骶棘肌,可使脊柱伸直及仰头。胸大肌位于胸前壁上部,收缩时亦能使上臂内收旋内。着于肋骨上、下缘的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,是一对辅助呼、吸气的降肋肌和提肋肌。膈分开胸、腹腔,是主要的呼吸肌。腹壁前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,以及腹外侧壁的腹外斜肌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,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保护腹腔脏器,并使脊柱前屈、侧屈和旋转;当固定时,腹肌收缩可增加腹压,以助排便和分娩。
  上肢肌中,三角肌覆盖在肩关节的前、外、后方,可使肩关节外展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位于上臂的前、后方,是使肘关节屈、伸的主要作用肌。前臂掌侧肌群和背侧肌群数目较多,可完成前臂的旋前、旋后,以及屈腕、伸腕等各种功能。手肌集中在掌侧面和掌骨间隙内,人类手的运动极为精细和灵活。
  下肢肌中,臀部有臀大肌、臀中肌、臀小肌和梨状肌等,可使髋关节后伸、外展和旋外,并防止躯干前倾;股四头肌为人体最强大的骨骼肌,与股二头肌等分别位于大腿的前、后侧,可相互协调完成屈、伸髋关节和伸、屈膝关节的动作。腓肠肌和比目鱼肌,合称小腿三头肌,有屈踝关节(足跖屈)屈膝关节和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作用。足肌大多集中于足底,可维持足弓的稳定,使足部富有弹性。

运动系统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