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觉器 - 中药方大全

栏目介绍

  感觉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珠装置,是特殊的感觉器官。它们与属于一般感觉器官的皮肤不同,只能感受某些特别的刺激,如眼(视器)感受光波的刺激,耳(位听器)感受声波的刺激。此外还有鼻和舌,分别属于嗅觉和味觉器官。
  感觉器直接感受各种刺激,并将这些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。冲动通过感觉传导路传至神经中枢,从而产生各种感觉。
  (一)视器
  眼球及其辅助装置组成视器
  1.眼球:眼球位于眼眶内,近似球形,前后极距离约24毫米,后面由视神经连于间脑。眼球壁为三层被膜。眼球内容物包括透明的晶状体及其前、后方的房水和玻璃体。
  眼球壁外膜(纤维膜)由角膜和巩膜构成。巩膜呈乳白色、不透明:角膜无血管、完全透明。角膜上皮有丰富的神经末梢,感觉敏锐。在巩膜与角膜的移行处内,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,是房水循环的通路,房水循环可维持一定的眼内压。
  眼球壁中膜(血管膜)含有大量的血管和黑色素,呈棕黑色,使眼球内部宛如一个暗箱。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、睫状体和脉络膜。虹膜位于角膜之后、晶状体之前,形如圆 盘,中央有一小圆孔,称为瞳孔,光线即由此进人眼球中。瞳孔的缩小与扩大受虹膜中两种走行的平滑肌掌管:一为环行的瞳孔括约肌,受副交感神经支配;一为呈放射状走行的瞳孔散大肌,受交感神经支配。睫状体连于虹膜根部,在角膜与巩膜移行处的内侧,前部肥厚,后部较薄,可产生房水。睫状体内有睫状肌,可调节看近物。脉络膜所占面积最大,外面贴于巩膜,主要供给其内面视网膜的营养,并起遮光的作用。
  眼球壁内膜(视网膜)分两层:外层为色素层,与脉络膜结合紧密,内层称神经层。神经层具有感光作用的杆状细胞和锥体细胞邻接色素上皮,它们与其里层的双极细胞、更里层的神经节细胞组成感受和传导光线刺激的神经元链锁。杆状细胞于暗处感光最敏锐,锥体细胞感受强光并有辨色能力。视网膜的内、外两层是可以分离的。
  在视网膜后极稍内侧,有一视神经乳头,称为生理盲点,视网膜中央动、静脉自此穿过,分布于视网膜内层。在视神经乳头外方稍下,有一黄斑,其中央凹陷处,锥体细胞密集,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。
  2.眼球的辅助装置:眼球的辅助装置包括眼睑、结膜、泪器和眼外肌等,对眼球起保护、支持和运动调节作用。
  眼睑分上脸和下脸。上、下睑的内层是睑结膜,睑结膜移行于巩膜的前部外面,成为球结膜。眼睑闭合时,睑、球结膜围成一个结膜囊。泪腺位于眼眶外上角的凹窝中,有数条排泄管开口于结膜囊上穹。泪液借闭眼活动湿润眼球,以防止角膜干燥。眼外肌调节眼球运动,包含有上、下、内、外四条直肌和上、下二条斜肌,还有使眼睑张开的上睑提肌。
  (二)位听器
  耳分外耳、中耳、内耳三部:外耳和中耳收集和传导声波,内耳为感受声音和头部位置改变刺激的器官,合称位听器。
  1.外耳:外耳包括耳廓、外耳道和鼓膜。耳廓以弹性软骨为支架,外覆皮下组织和皮肤。耳廓的一定部位与身体各部及各脏器有某种对应关系,其血管和神经分布相当丰富。外耳道为一长约 25~35 毫米、略呈弯曲的管道,其外1/3为软骨段,内2/3为骨段。管壁表面衬有皮肤,软骨段皮肤有毛囊和耵聍腺,耵聍腺分泌耵聍。鼓膜为一卵圆形半透明薄膜,位于外耳道和鼓室之间,构成鼓室之外壁,与外耳道底约成 45°角。

  2.中耳:中耳包括室、咽管和乳突小房。鼓室为一不规则的含气空腔,容积约1~2毫升,有六个壁。前壁上有咽鼓管的开口,借咽鼓管与咽相通,后壁上有鼓窦的开口,与乳突小房相通。鼓室中有三个听小骨,互相连接成一个听骨链,使鼓膜和内壁上的前庭窗联结。鼓室粘膜是咽鼓管粘膜的延续,粘膜 向后延至鼓窦及乳突小房。咽鼓管平时关闭,吞咽动作时,此管开放空气由咽进人鼓室,以此维持鼓室内、外气压的平衡,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。
  3.内耳:内耳结构复杂,又称迷路,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。骨迷路全部包在颞骨岩部骨质中,膜迷路又套于骨迷路之中。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,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隙充满外淋巴。骨迷路由前向后分耳 蜗、前庭和互成直角排列的三个半 环形的骨半规管。前庭外壁即鼓室的内壁,前庭内壁是内耳道的底,有小孔通行位听神经。膜迷路分蜗管、椭圆囊和球囊、膜半规管。蜗管套在耳蜗螺旋管内,其基底膜上感受声音刺激的结构称螺旋器。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前庭中,两个囊中的位觉斑可感受头部位置的刺激,通过神经反射,使身体在静态中保持姿势的平衡。膜半规管壶腹部的壶腹嵴也是平衡感受器,当身体作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时,所发生的姿势反射主要是由壶腹嵴(两个囊也参与)管理的。

感觉器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