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经系统 - 中药方大全

栏目介绍

  神经系统
 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与其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,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。它一方面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、系统的活动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;另一方面还调整人体,以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。
神经系统按所在的位置和功能,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。前者包括脑和脊髓,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;后者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。人脑由端脑(大脑)、间脑、小脑、中脑、脑桥和延髓六部分组成,其中延髓、脑桥和中脑合称脑干。
  (一)端脑

  端脑占脑的大部分,由大脑纵裂分成左右大脑半球。每个半球的表层称大脑皮质,皮质由神经细胞体(或灰质)构成。皮质的深部称髓质,由纵横于大脑内部的许多神经(形成白质)所构成。连结左右大脑半球的一群白质位于大脑的深部称为胼胝体。
  大脑半球的髓质中有一些功能相同的灰质团块,称之为神经节或神经核,或称为中枢。重要的神经核包括基底核、丘脑和下丘脑。基底核可以修饰大脑皮层运动区所引发的动作,并可降低肌肉紧张度;丘脑和下丘脑按其位置属于间脑。内囊分隔基底核和丘脑,是上下行投射纤维集中通过的部位。另外,脑内共有四个腔隙。侧脑室一对位于大脑正中面的两侧,就在胼胝体的下方。侧脑室借室间孔通间脑的第三脑室,再向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,该室腔位于脑桥和延髓的背面与小脑之间,并与蛛网膜下腔相通。脑脊髓液主要产生于侧脑室和 第三脑室脉络丛,在脑、脊髓的表面 循环。
 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,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,沟、裂之间的降起称为脑回。大脑半球以三条主要的沟和裂分为5叶。这三条沟、裂是中央沟、外侧裂和顶枕裂。5个脑叶是额叶、顶叶、枕叶、颞叶和岛叶。额叶的脑回中有司对侧半躯体运动的主要运动区、运动前区、运动 性语言中枢、书写中枢和眼球协调运动中枢等;顶叶有司对侧半躯体感觉的感觉区和视觉性语言中枢:听区和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叶:视区位于枕叶。人脑不仅是感觉和运动的高级神经中枢,更是思维和意识的器官,有语言、记忆和学习等功能。
  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,其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20%,而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~50%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-基底动脉。
  (二)间脑
  间脑的前、上、外方为左右大脑半球所覆盖,后下方连于中脑。间脑的主体是背侧丘脑,成自两个大的卵圆形团块,简称丘脑,是身体各种感觉(除了嗅觉)传到大脑皮层的交换站。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皮质下高级调节中枢,有相当重要的内分泌调节和内脏调节机能,如体温的调节、脑下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、维持水分的平衡、控制饮食行为以及管制生殖机能、肠胃蠕动等。
  (三)中脑
中脑围绕中脑水管的灰质称中央灰质。其背侧为两对小丘:上丘和下丘,又称中脑顶盖,是视听反射的中枢。腹侧大部为大脑脚,其上邻接间脑的视束,下界为脑桥上缘
  (四)脑桥

  脑桥分腹侧的基底部和背侧的被盖部。脑桥基底部较大,是大脑皮质与小脑之间联系的中继站,其腹面正中线上有纵行的浅沟,称基底沟,容纳基底动脉。脑桥被盖部较小,其背面敞开,与延髓上部扩大的背面共同构成第四脑室底,即菱形窝。
  (五)延髓
  延髓上粗下细,与脑桥有一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,下方在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延续。大脑皮质发出的运动纤维下行组成锥体束,锥体束至延髓上部,在其腹侧中线两旁形成椎体。在椎体的下端,大部分纤维形成锥体交叉,只有小部分纤维未交叉。延髓深层包含许多的“生命中枢”,如血管运动中枢、呼吸中枢和呕吐、咳嗽、打喷等反射中枢。
  (六)小脑
  小脑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,位于颅后窝内,由中央的蚓部分成左右两个半球,表层为灰质,称小脑皮质,深层为白质,称小脑髓体。它主要是一个运动调节中枢,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。
  (七)脊髓
  脊髓占有椎管长度的2/3,成人约平齐第一腰椎下缘。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状,下端逐渐变细,称脊髓圆椎。脊髓的中央有一纵行小管,叫中央管,内含脑脊液,向上通第四脑室。中央管的周围是呈“H’形的灰质,灰质的外周是白质。脊髓具有重要的传导功能,并可完成许多简单的反射活动。
  脊髓和脑由外向内有三层被膜包裹,即硬膜、蛛网膜和软膜,它们对脑、脊髓具有支持、保护和营养的作用。
  (八)周围神经

  1.脊神经:31对脊神经包括颈神经8对、胸神经12对、腰神经5对、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。每一对脊神经皆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。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,含有四种纤维:躯体感觉纤维、躯体运动纤维、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。
  2.脑神经:12对脑神经除嗅神经(I)连于端脑、视神经(Ⅱ)连于间脑外,其余10对皆连于脑干。它们的具体名称和连属部位是:动眼神经(Ⅲ)和滑车神经(IV)连于中脑;三叉神经(V)展神经(Ⅵ)、面神经(Ⅶ)和位听神经(Ⅷ)连于脑桥;舌咽神经(Ⅸ)、迷走神经(X)副神经(Ⅺ)和舌下神经(XⅡ)连于延髓。脑神经的纤维属性有感觉性的(I、Ⅱ、Ⅷ)、运动性的(Ⅲ、IⅥ、Xi、XⅡ)和混合性的(V、Ⅶ、IⅨ、X)三种。

  3.植物神经系:周围神经若按其分布,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。前者支配骨骼肌、皮肤和感觉器,后者支配内脏和血管壁上的平滑肌、心肌和腺体。二者均含感觉纤维(传入纤维)和运动纤维(传出纤维)。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纤维又称植物性神经。
  植物神经依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,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。二者形成对内脏器官的双重支配,但是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。交感神经兴奋,可使心跳加快、血压升高、支气管扩张、瞳孔开大、消化道蠕动减弱等;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使心跳减慢、血压降低、支气管收缩、瞳孔缩小、消化道蠕动增强等二者的作用既对立又统一,可保持机体内部各器官的动态平衡,以适应机体内、外环境的变化。
  植物神经的活动主要受大脑边缘叶和下丘脑的控制和调节。
  (九)反射弧
 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虽然极为复杂,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。反射弧可归纳为五个环节:感受器→传人神经→中枢→传出神经→>效应器。反射弧中任一环节发生障碍,反射活动即不能完成。

神经系统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