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菌性痢疾_中药方大全

细菌性痢疾介绍

 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,有全身中毒症状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。中医称本病为“肠游” “滞下”。
  [诊断]
  (一)主要类型
  1.急性菌痢
  (1)轻型: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,体温正常或稍高,腹痛、腹泻均较轻,每日大便10次以内,稀粘便。常需实验室检查确诊。
  (2)普通型:起病急,畏寒、发热、体温可达 39℃左右。伴头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等中毒症状。阵发性腹痛及腹泻、每天排便10~20次,呈脓血便,里急后重感显著。
  (3)重型:起病急骤,高热伴呕吐,大便频仍以至失禁,带血脓粘液便。腹痛剧烈,里急后重感显著,由于严重失水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。
  (4)中毒型:2~7岁儿童多见。起病急 骤,在腹痛、腹泻尚 未 出 现时,即可有高热、精神萎靡、面色青灰、四肢厥冷、呼吸微弱而浅表,反复惊厥,神志不清,皮肤发花、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,可导致哪吸和循环衰竭。本型又可分为①休克型;②脑水肿型;③混合型。
  2.慢性菌痢
  (1)慢性隐伏型:既往有菌瘌史,现无症状,仅大便培养阳性或7状结肠镜检有异常。
  (2)慢性迁延型:有急性菌痢史,长期迁延不愈,时有腹胀或长期腹泻,大便经常或间歇带有粘液或脓血。大便培养阳性。
  (3)慢性急性发作:有急性菌痢史,常因饮食不当、受凉、劳累等而激起急性发作,但症状较急性期轻
  (二)理化检测
  1.血象: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。慢性病人可有轻度贫血。
  2.粪便检查: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,并有巨细胞。培养检出致病菌。

相关栏目

温馨提示:

1、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,勿延误。
2、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,常有调整,仅作个人学习、记录、复习使用。
3、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