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,由蚊子传播,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,流行于夏秋季节。临床上急起发病,有高热、意识障碍、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,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。属中医学的“暑温”“暑风”“暑厥”范畴。
[诊断]
临床表现
在流行季节(7~9月),遇有突然发热、头痛、呕吐、嗜睡或烦躁等现象,并在2~3天内逐渐加重时,应首先考虑本病。重症患者可迅速4现民迷惊或呼吸衰竭等小儿常见凝视、惊跳。本病早期可无特殊阳性体征,2~3天后常见脑膜刺激征,幼儿表现为前囟膨隆、部分病人腹壁反射消失,巴彬斯基征阳性,四肢肌张力增高等体征。一般轻症,体温在 40℃以下,神志可始终清楚,或有显著嗜睡及短暂浅昏迷,于病程 5~7天后,体温下降,症状消失。少数重症者,体温常在40℃以上,并伴有昏迷,惊厥,呼吸衰竭等。9~11天后,体温下降,进人恢复期时,患者可有意识障碍,精神异常,智能陪碍失语,时休瘫疡,雷颤吞咽困难,痴呆等症状(大多可在半年内恢复)。如持续半年以上,则称为后遗症,积极治疗后仍可好转。 |
|